“老蔡牛肉”改名了!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何东今年春节给记者拜年时,冷不丁告诉记者。记者不由大为惊诧。他说,因为商标被抢注,公司痛失了“老蔡”之名,到目前,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已上千万元。这是怀化本土品牌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遭遇的一次惨痛“触礁”。
“失名”,缘起跨国公司的一步先手
今年2月下旬,记者来到新晃,氵舞水河从县城静静地流过,出城处水质清澈。
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县城出城口,面对着清悠悠的氵舞水,翠绿的山峦。公司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牛肉加工,从一个小作坊走向了现代加工企业。不过,现在从这家老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不叫“老蔡牛肉”,而是叫“富桥牛肉”了。
“老蔡牛肉”被迫更名,是跨国公司联合利华“相逼”所至。以广泛收购知名品牌占领国际市场的联合利华公司,于2000年12月收购了上海“老蔡酱油”品牌,并在食品加工行业抢先注册了“老蔡”商标。去年3月,联合利华找到湖南省工商局,并联合地方工商部门查封了“老蔡牛肉”的一批货物,之后,“老蔡酱油”千里迢迢找到“老蔡牛肉”,以法相“逼”——“老蔡牛肉”必须半年内从各市场下架,重换商标。
忽如一夜寒风来。省内外各大超市、专卖店内的“老蔡牛肉”纷纷下架,不见了熟悉的包装和商标。怀化火车站每周一次繁忙的装发货现场现在每半月才得一见……在消费者的印象中,直接链接牛肉食品的那个熟悉的符号消失了。尽管公司铆足全劲、逆流直上,但上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还是让人触目惊心,无形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老蔡牛肉”是新晃乃至怀化家喻户晓的老品牌。上个世纪80年代,该县蔡习生创建了老蔡食品加工厂。2006年3月,蔡正付、蔡正桥、蔡正静三兄弟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立了老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打拼,公司已经发展到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其休闲牛肉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区。
20多年来,企业几经变更,但其产品一直使用“老蔡”品牌,经过多年培育,老蔡品牌在我省已有名气,是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但公司过去一直没有申请注册“老蔡”商标,2002年,虽注册了“富桥”商标,却弃之不用。“老蔡牛肉”声名鹊起时,引来了联合利华千里维权。
发展,需要世界眼光
“由于我们公司只顾生产和扩大规模,缺乏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导致了商标侵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训是惨痛的。”何东如是说。
收起“老蔡牛肉”这面打了多年的大旗,蔡家三兄弟捧出了2002年获得商标认证的“富桥”。“富桥牛肉”生长在“雨后阳光”下,公司为它的复活入市做足了功课。为了向市场说明“富桥牛肉”和“老蔡牛肉”的“血脉”关系,公司花巨资做宣传,为这个“新生儿”在省市各大超市和土特产专卖店拼来了一席之地。同时,公司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大力培养专利技术人员。接着,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又申请了“蔡佳”、“湘老蔡”两个商标,并申请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9件专利。
“老蔡”变“富桥”一事,给我省本土企业尤其是同行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侗乡新晃这个牛市历史悠久的县城,现在已经是周边十余县市的肉牛产品交易中心、屠宰和深加工技术集中地,拥有老蔡、嘉信等肉牛加工企业,掌握了堪称一绝的牛肉加工技术,年加工牛肉5000余吨。
而今,因肉牛加工带来的一切荣誉和财富,因为“老蔡牛肉”更名,让当地人感到突然失去了什么,一个大山里的品牌,在走出省市,跨过长江迈向更远处时,因“身份”的原因遭受重创,让山里人感到被“欺负”。
这一点,更是新晃侗族自治县知识产权局局长龙晓明的心头之痛。
新晃的黄牛产业虽已“花开遍地”,但一直没走入现代经济的快车道。2007年,该县知识产权局刚成立时,当地企业对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大都没有概念、不感兴趣。
“老蔡”一案后,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认知猛然醒悟,纷纷邀请县知识产权局专家上门讲析专利法,培养品牌意识,积极筹划专利申请。到今年初,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25件,较之2007年7件的成绩迈出了一大步。
新晃知识产权局还投资20万元建立了牛肉食品加工行业专利数据库信息平台。龙晓明介绍说:“这样便于规避企业在发展中与同行的专利技术侵权行为,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蔡”的变脸,让我们的发展多了一份世界眼光,也许昂贵的学费能变成一笔真正的财富。
前行,小荷已露尖尖角
在新晃乃至我省,本土特色民族企业不少,大都天资优秀,它们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丢“传家宝”,傲然自立,关键看在手的“本土牌”打得快不快、精彩不精彩。
就牛肉加工产业而言,一家起家新晃、创办于怀化的夜郎志大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发出了声音。
2009年5月,新晃人杨言德在怀化市区正式成立了一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因新晃为古夜郎之地,于是取名“夜郎志大”,开发的休闲牛肉食品索性取名“夜郎人”。公司成立后,杨言德立即将“夜郎人”和“夜郎志大”两个商标申请到手,一解后顾之忧。
杨言德除注册了“夜郎人”牛肉系列品牌外,公司产品也开始了本土化深延——打造了豆制品、鱼制品、私房菜、“竹王饭”等系列,都是侗乡口味。因为打的是文化牌,长沙、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客商通过网上查询,慕夜郎古国之名而来。
民族文化的纷繁绚丽,吃穿住行等生活百态,事实证明将本土品牌做大,有足够的空间。
“富桥”也好,“夜郎人”也好,都是本土民族品牌发展历程中的一道风景。为了做大做强本土品牌,新晃侗族自治县县长张霞说,新晃确立了“三湘黄牛第一县”发展战略,统一规范使用品牌,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进步。今年1月,新晃黄牛肉已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这个独特的乡土品牌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干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本土品牌所遇的换名之痛,为一方市场增添了一份全球的视野——坚守和发展,传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