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节假日酒水安全
工商总局强力维权 “解百纳”乱象将终结
近日,为保障中秋和国庆期间的酒类市场消费安全,各地工商机关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各种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动。而被誉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的商标主角“解百纳”也被工商总局列为重点维权内容之一,据悉,“解百纳”维权已在全国启动。
“解百纳”维权全面启动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长达九年的“解百纳”之争尘埃落定,“解百纳”商标自注册之日起即归张裕所有,撤销了解百纳商标争议。但解百纳”商标市场乱象由来已久,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各种侵权解百纳依旧充斥市场,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比较大的困扰。
针对“解百纳”商标侵权行为,日前,国家工商总局正式下发了《关于保护“解百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解百纳”商标是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工商总局指出,当前大量葡萄酒企业在没有获得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在葡萄酒商品上将“解百纳”作为商品名称使用,这种行为属误导公众的侵权行为。针对该侵权现象,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局开展专项打假行动,予以查处。
据悉,该维权打假通知已陆续下发到全国各地,部分地区如上海、江西、湖北、江苏等已展开维权行动,侵权产品查处工作有不同程度的斩获。记者了解到,率先开展维权行动的上海地区,行动初期就在大润发、易初莲花、乐购、欧尚和麦德龙等超市卖场,以及保燕一号、颛玲酒楼、品鲜坊、宝华等酒店场所,查处了侵权品牌11个,分别是皇轩、卡斯特、尼雅、富瑞斯、丰收、蜜水庄园、高山行者、骄博、嘉露香叶等,下架侵权商品共计2232瓶。记者了解到,作为此次打假重点区域闵行区工商分局,在辖区内共分为四组,出动三十六人次,分别对闵行区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卖场及部分酒店进行了检查,查获侵权产品966瓶。执法干部表示,此次维权行动一方面要求超市、卖场和酒店及时下架相关涉嫌侵权商品,另一方面督促经营户认真做好进货查验,加强管理,杜绝经销侵权食品的行为。据了解,上海地区的维权行为还没落幕,上海工商局还将针对市区及各郊县的超市和酒店进行全面的查处。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主席Yves Benard先生认为张裕解百纳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强大实力的品牌
洋品牌解百纳将退市 解百纳国际竞争力增强
此前记者曾多次走访葡萄酒卖场,发现市场上叫“解百纳”的干红竟有近百种,甚至有不少洋葡萄酒品牌打着解百纳的旗号。在一些商超市场,记者看到,洋解百纳价格从十几块到几十块不等,产地、原材料、瓶型也是五花八门。据上海某超市负责人介绍,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侵权假冒“解百纳”分为三派:一派是杂牌产品,是一些不知名企业傍名牌,他们的数量最多;一派是知名厂家的傍名牌产品,大多走低价路线;还有一派是洋品牌,期望借张裕“解百纳”的知名度打开中国市场。
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报告》显示,1998年以前,生产解百纳的企业仅张裕一家,而当前大多数品牌包括洋品牌的解百纳产品均是后加入者,尤其在2002年商标案爆发后达到高潮。为何会出现这种一拥而上的混乱局面呢?《葡萄酒鉴赏》杂志主编陈庄指出,这是利益驱动使然——作为中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张裕“解百纳”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和认知度。很多厂家只需在瓶标上印上“解百纳”三字,没有任何推广也能卖得很好。之前由于商标争议悬而未决,这种侵权行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而洋品牌为了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速度,也加入了侵权解百纳的行列中。
陈庄告诉记者,解百纳乃张裕80年前所创,一直以来,张裕对该子品牌的投入持续不断,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出品,逐渐形成了“解百纳”的稳定品质和独特风味,后来“张裕解百纳”也成为了葡萄酒行业的金字招牌,解百纳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如今,张裕解百纳已远销欧洲28国,进入了3000多家超市、数百家葡萄酒专卖店、FOUR SEASONS 等多家五星级酒店以及邮购销售系统,并跻身全球葡萄酒顶级品牌30强,为中国葡萄酒争得了巨大荣誉,而此次洋葡萄酒不能再使用解百纳将进一步增强张裕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