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波告诉记者,律师们原以为两次起诉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在2011年的全国春季糖酒会上,"山寨拉菲"们再次纷纷登场,根本不把拉菲集团放在眼里。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曾对2011年全国糖酒会期间的乱象做出报道。央视记者发现,"山寨拉菲"的厂商聚集在糖酒会会场附近的宾馆里,大肆推销假酒。"拉菲艾格堡"、"拉菲帝国"、"拉菲领域"、"拉菲世家"、"拉菲酒堡"、"拉菲名庄"……"××拉菲"共有三四十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央视报道,在一些宾馆的大门口,一些商家甚至公然叫卖假货。
"正品拉菲不是以‘五箭头’为标志嘛,山寨拉菲就在箭头上做文章,有的变异了箭标,有的在图案上加了个盾牌,还有的增加了麦穗的数量,五花八门。"李永波说。
假酒的猖獗彻底激怒了拉菲集团,糖酒会结束后决定在中国境内全面打假。
拉菲集团的行动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1年3月开始,共有50多个城市的工商、公安部门打电话给集佳律所,举报当地的售假情况,部分涉嫌犯罪的造假者已被公安机关抓获。
"具体包括哪些山寨品牌,因为事件都在调查当中,还不能对媒体透露。但我可以告诉你,其中也包括在北京的售假者。"律师张亚洲说。
深度 观察 畸形消费观酿成 傍名牌者泛滥
形形色色的山寨拉菲红酒,经过打假律师调查后发现,其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中等发达的城市,从场所上看,"傍名牌"的"XX拉菲"主要集中在KTV和酒吧,而伪造商标的纯粹假酒,反而集中在会所等高档消费场所。
业内人士指出,国人对拉菲红酒的畸形消费观,是山寨拉菲泛滥的根本原因。
通过几年来的打假行动,集佳律所律师李永波和张亚洲,发现了山寨拉菲的诸多特点。
李永波告诉记者,山寨拉菲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假酒,将酒瓶里灌入酒浆冒充拉菲集团的真品;另一种是打擦边球的各种"××拉菲"。他表示,在调查中,他发现"××拉菲"的数量远远超过查出来的纯粹假酒的数量。
李永波告诉记者,相对于北方而言,我国南方的山寨拉菲泛滥程度更高。不少山寨拉菲的酒浆确实是从法国进口的,而入关的第一站就是港口城市,之后在当地灌装、包装;同时南方人对红酒的热衷程度也更高。李永波说,从调查情况看,山寨拉菲更多集中在某些经济中等发达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对较少。"最多的是深圳,当地红酒贸易商集中。"李永波分析,之所以形成这一特点,是因为一线大城市消费者的认知度很高,山寨拉菲容易被识破,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们对红酒的消费热情太低,所以中等发达城市成了山寨拉菲趋之若鹜之地。
李永波说,不同类型的山寨拉菲,流向也完全不同。"打擦边球"的"××拉菲",一般流向酒吧、KTV以及部分餐馆。各种"××拉菲"价格一般都在几百元左右,既能满足一些人享用拉菲的心理,又能让他们"喝个实惠"。"比如一些公司开年会,就特别爱选用这些‘拉菲酒’。"李永波透露,越是特别高端的地方,如部分高端会所等,越是纯粹假酒的泛滥地。
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则表示:"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喝的不是酒,是面子。"国人对拉菲红酒的态度,完全扭曲了这种高端红酒的自身价值。伴随着"拉菲"衍生出很多段子:山西煤老板一顿饭喝掉2箱1982年的拉菲;鄂尔多斯富人喜欢一边打麻将一边喝拉菲……
红酒业内人士张林(化名)说,国人对拉菲的非正常需求是山寨拉菲泛滥的根本原因。对此,拉菲集团出口部总监MichelNegrier曾表示,在中国,对消费者进行品牌教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