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已成为技术转移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衡量技术转移主体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专家表示,技术转移(www.k8008.com)的本质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转移和利益分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所有技术转移主体都应该高度重视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应该通过制定不同层面的专利保护和应用战略切实推动专利技术转让。
影响和制约我国技术转移工作的因素
一是在技术保密问题,缺少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支持技术转移和保护技术转移工作者的权益。企业在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发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保证技术不外泄。企业只有真正持有一项技术,才能使其因技术优势而保持竞争优势。
二是技术特性因素的影响,技术本身的一些特质,如技术的复杂性、潜藏性、专用性以及不确定性等,都会对技术取得活动有所干扰,进而影响技术转移效果。
三是在意识方面,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更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对技术转移重视不够,仍受重产品重技术轻商业的传统思维的影响。
对加强技术转移工作的对策
保护知识产权。现代技术转移是建立在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是提高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科技进步,弘扬创新,打击侵权的环境;二是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要从知识产权的全过程即所有权的获得、使用权的合作、使用权的应用、所有权的转让四个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为技术转移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侵权的查处力度。
降低技术特性的不利影响。依据企业的实践,降低技术难度的不利影响首先对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首先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通过对复杂且难以明晰化的技术知识采取细致划分的方法最终实现一定程度的显性化,达到企业运用该技术的目的。 其次是技术学习手段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技术学习手段增加了企业与技术知识接触的机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技术难度的不利影响,提高学习效果。
改善政策和软环境。通过内部协议,保留科技或管理人员的身份和待遇不变,鼓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到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或企业中去。同时,把技术转移人员的所得与技术和成果转移转化后的效益挂钩,健全技术要素流动中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明确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产权问题,鼓励技术转移人员在转移项目中占有自然人股份,或予以期权激励。
当前,我国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知识形态的变化都对技术转移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技术转移则是技术创新(http://tec.k8008.com/)形成生产力的重要行为和社会现象,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路经我们要以全球的视角、合作的意识、发展的观念、改革的思路,根据现代技术转移的特点,加强技术转移管理体制建设,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将技术转移作为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桥梁和纽带,促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