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4年经济普查导致地方的经济排名发生重大变化后,2008年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将再次重排各地的经济名次。
其中显著的变化是,位居第三的经济大省江苏重回2008年经济增速第二的位置。这与2004年经济普查后,山东成为第二经济大省形成对比。与此同时,江苏的工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利润首次为全国第一(2008年)。
“不是我们追得快,是普查后我们的总量增加了,但是有些省份的总量反而下降了。”一位地方统计局的人士说。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掌握了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普查数据,并将每个省的数据反馈给地方,是部分省市已了解到自己2008年的经济排名变化。
陕西省政府在1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2008年GDP总量上调463亿元。其在全国的排名由19位上升到18位。
一位接近国家统计局的人士指出,本次经济普查后的一个变化是,一些西部省份的GDP总量上升较快,名次也有所前移,由此反映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江苏、陕西等省市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此次调整幅度较低
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后,全国31个省(市、区)GDP总量排名,共有5个省(市、区)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
一位统计部门的人士透露,2008年经济普查后全国各个省GDP名次位移没有上次剧烈,原因是数据上调有限,“西部不少省份名次上升,可能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有关,比如内蒙古、重庆等就是例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后中国GDP修正值为314045亿元,比原来多出13375亿元。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2008年9.6%的GDP增速由此提高了0.6个百分点。
这与2004年中国普查后GDP总量为增多2.3万亿元,有所不同。因此,地方GDP排名位次变化不太显著。
以陕西为例,陕西2008年普查修订后全省GDP总量为7314.58亿元。比2008年初步核算数增加463.26亿元,总量增加6.8%。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16.4%。陕西的位次上升了1位。
而在2004年经济普查后,陕西省GDP位次由22位上升到19位。
北京也类似,2004年北京经济普查后的GDP总量净增41%,在全国的位次,从原来的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排名上升幅度居全国第一。
但是2008年经济普查后,北京在全国名次上升幅度大致在两个位次,“工业增加值普查后的数据比之前要低,但是第三产业是增加的,这导致普查后的经济增长也增加了。”一位统计部门的人士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