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2009年的“成绩单”昨天公之于众: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最为困难”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触底后实现了一路反弹,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缩阴影逐渐消退。当天,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宣布,中国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走出了一个标准的“V”形图。
■2009年三大收获
经济总体增长 顺利完成“保八”
马建堂说,如果说用不多的字来描述2009年,最好的字就是两个字——收获。
尽管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中国仍然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仅回落0.9%。全年经济总体增长,顺利完成“保八”。
分季度看(季度数据有所调整),一季度增长6.2%(过去的数据是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进出口总额自11月份由降转升,12月份更实现32.7%的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 就业好于预期
马建堂介绍,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民生领域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1%。
粮食连续增产 工业增长可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2009年,我国农业实现了很好的发展,粮食实现连续6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
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工业同样实现了可喜的增长。2009年我国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
■2010年经济展望
GDP“坐八望十”
从2009年这份亮丽的“成绩单”中,能看出2010年中国经济怎样的走势? 多家机构和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很可能保持在8%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
马建堂表示,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这有几大原因:世界经济总体是缓慢复苏的,总的环境比2009年要好;进出口对中国经济肯定是一个正拉动,不会再是负拉动;投资与消费总体上继续保持2009年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预测,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在8%至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预计,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9%以上;更乐观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他预计2010年GDP增长率在9.5%左右。
最乐观的预测来自外资银行: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梁大伟预计,中国2010年GDP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0%;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为9%以上;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只要中国2009年强劲的国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维持,且G3(中、美、欧)经济体继续保持温和复苏,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GDP增长将达10%。
三驾马车两升一降
对刚刚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天发布分析报告,预计2010年三驾马车将呈现“两升一降”的格局,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将加速,投资增速将有所放慢,中国经济增长将重回上升周期。
在投资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2009年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增长将确保2010年投资增速不会大幅回落;从所有制结构看,政府投资增速将放慢,而民间投资增速将加快;从具体行业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下降,而房地产投资会明显加速;而信贷增速放缓并不会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大幅回落。
基于以上分析,预计2010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左右,比2009年下降8%,不过与2003-2007年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仍属于较快增长。
刺激政策逐步退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经济增长已重回上升轨道,政策的进一步刺激反而有导致经济过热的担忧,因此刺激性政策可能考虑有选择性地逐步退出,而未来经济中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货膨胀预期持续增强和外资加速流入等问题应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就刺激政策退出的先后顺序而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会先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迅速大幅收紧。
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将担当主要角色,利率政策的实施则将根据美国货币政策、国内物价、经济增长及资产价格等综合考虑而决定。积极财政政策在2010年仍会维持,但财政支出的重点方向将侧重于民生、消费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
■关注
12月份CPI涨1.9% PPI由负转正
马建堂昨天还介绍了去年12月份CPI与PPI数据:去年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12月份PPI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
此外,全国GDP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0.7%。全国进出口额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增9.8%,12月份增32.7%。
■股市反应
宏观数据亮相 股市探底回升
去年12月CPI数据的上行速度超出预期,令市场对于加息、资金面承压的担忧有所加剧。但由于前一交易日市场已对这一利空提前消化,因此昨天沪深两市仍出现探底回升,双双以红盘报收。
沪深股市昨天小幅高开。沪指以3154.19点开盘,10时数据公布后,出现一波快速下跌,并探至3126.90点的全天低点。午后沪指震荡回升,临近收盘时开始反弹,并将红盘保持到了最后。
■热点问答
>>该怎样看待中国的经济排名
保持清醒认准国情
对于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出口排世界第一”问题,马建堂表示,中国出口“据说”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确实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位置,要保持清醒的态度,因为在总量第一的背后,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还需要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加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提高。此外,既要看到中国出口位置的变化,也要看到中国进口位置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中国也进口越来越多国外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
谈到中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话题,马建堂强调要清醒地认识国情。他指出,不管中国经济总量去年处在世界第几位,都有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的人均GDP仍居世界百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较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通货膨胀预期会否变为现实
今年物价温和可控
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逐月上升,通货膨胀是否将由预期变成现实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回答相关提问时,马建堂表示,尽管去年全年CPI是-0.7,但去年11月、12月全国CPI已经由负转正,“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家当时非常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走势。”
马建堂指出,今年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已经确定的宏观调控方针,更好地把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结合起来,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我们将密切关注CPI走势,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方针,鉴于中国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6年丰收的情况,相信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升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中国经济还存在着哪些困难
主要担忧三个问题
马建堂表示,虽然他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用了比较多的篇幅讲中国经济在严峻形势下取得的成就,但并不是说中国经济不存在矛盾、困难和隐忧。
马建堂着重谈到引发他担忧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既维持并推进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把物价的上升控制在温和可控的范围内;二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淘汰落后产能是非常棘手、困难,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取得实际进展的问题;三是一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货币政策既要推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并适当调控,完成好这样的任务是一个挑战。
马建堂表示,任何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是正常的,相信中国2010年在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将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推进改革。
>>居民感受与数据为何有出入
平均数据≠个体感受
针对有记者提到“在实际采访中了解到的百姓感受与物价统计数据存在一些出入”,马建堂表示,每个人对物价、对自己收入水平增长的感受与统计数据不一致,不能说不正常。
“我们每个人购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处的市场也是不一样的,而CPI统计反映的是居民用于消费支出的一揽子商品和服务,是若干个商品服务价格在一定时期的综合、平均数字。”马建堂表示,无数个复杂的价格变动都要通过一个比较简洁的数据刻画出来,所以不可能每个人的感受都一样。
他还表示,公众感受涨得比较高的一些价格如房地产价格,本身不在CPI统计之内的,“居民消费价格反映的是居民用于消费支出的物品和商品的价格变动,而购房在我们统计定义里是作为投资的。当然,与住房有关的一些支出价格是包含在CPI里面的,包括房租、水电气价格、房屋维修价格是包含在CPI支出类里面的。”
■精彩语录
信心已变成黄金
在回过头来看,信心已经变成了黄金,信心已经变成了货币,信心已经变成了财富。”
——马建堂在总结自己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感受时表示,面对2008年下半年和去年年初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一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是何等的正确和有远见。
都要敬畏统计法
“所有统计工作者都必须敬畏统计、真实统计,不采取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坚决与各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所有被调查对象都要敬畏统计法、遵守统计法,真实、及时、准确地报告法律法规要求报告的相关统计信息;所有地方党政负责同志都应当敬畏统计法、遵守统计法,支持统计工作者依法独立调查、独立上报,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统计数据。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在介绍完经济情况时,马建堂针对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统计法》强调统计工作要求。
别攀比GDP数据
“我认为对当今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更多心思用在结构调整上,用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在GDP数据上出现互相攀比、左顾右盼的现象和做法。”
——在回答如何看待去年GDP时,马建堂亮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