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生产力增长而来的,是成功的创新。生产力水平以及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承担为他人提供发展机会的工作。此外,生产率的增长也将使得高速发展的国家产生高新技术产品。
中国曾向西方关闭大门数十年,这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现在中国迎来了赶超西方的机会,但这需要中国不断地作出创新。技术的引进不能害怕付出代价,引进和消化外国的技术都需要时间,中国需要通过大量的海外访问来完成这些技术引进。但引进技术带来的收益,却可以进一步用来购买公司,购买技术,购买战略物资,并将这些技术和战略物资带入世界其他地方。
创新是必由之路,缺乏创新将影响到未来发展的步伐。因此,引进西方尚未利用的科技的机会不能错过。同时,中国企业还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便继续降低成本。此外,中国还必须节省开支,以减少公共债务,保护退休人口的切身权益。中国也必须减少出口,并加大在国内的投资。
这一新增投资大部分应投入到开发和营销中,并通过创新,选择新产品、新方法。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已经展现出来自本土的创新。他们指出,创新在中国正在欣欣向荣地发展,例如在太阳能领域。我想要指出的是,发明新技术并不完全等同于创新。只有当我们利用这些技术创新,让市场采纳,并参与竞争,这些技术的进步得以成功的运用,我们才能管它叫做创新。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中国在太阳能利用技术上成功,将是中国迈入自主创新经济的一大步。
过渡到自主创新的经济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必须尽可能地普及教育,使得我们拥有众多可以对新产品的采用作出决定的管理者,并拥有大量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新产品和新方法并迅速进步的员工。第二,在金融部门,必须拥有具有所需的经验及良好判断力的人才,他们知道购买哪些产品,避免哪些产品。我认为中国政府利用国家资本来保证创新的活力的方法相当得力。第三,政府必须拥有否决权,决不能让特殊利益通过贿赂或干扰,阻碍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创新实践。
(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