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你是否发现孩子不再那么乖巧了,慢慢出现一些抵触情绪。如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开始抵触、不顺从,甚至可能与家长“对着干”。这些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儿童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由于年龄增长和接触过的事物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现出逆反心理。那么,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关心孩子,多听孩子的心声
在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的了解到孩子是什么原因产生的逆反心理,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很希望被自己的父母所认同,所以孩子无论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然而很多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都会情绪冲动,开始指责或草率批评。这样会引起双方的不快,就更加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家长应该克制自己的冲动,先让孩子把话说完,再作出积极反应,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要光是责备,孩子获得的鼓励越多,那么逆反心理也就会减少很多,产生更多积极的信心,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会走的更加顺利。
尊重孩子,充分相信孩子
大多数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对孩子平时的诉说与要求都不在意,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因此,我们更应该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或贪玩回家晚了就一味的批评,孩子不服气就会反感,有些孩子甚至与家长顶嘴。如果先对孩子的优点或进步给与肯定的表示,在指出错误之处,孩子就会很乐意接受,致使孩子自尊心得到满足的表现。
其实,每个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指手画脚,当他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信任孩子能处理好自己所遇到的差错,不要干预,尊重其做法,可以使孩子长大后意志坚强,有主见,勇于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
改变教育方法,合理引导
有些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父母的,他们常常以自己为长辈而自居,在家里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惟命是从,孩子稍有些不顺从或有些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身难忘的,家长应依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的逆反行为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不能采取一种粗暴的态度,应采用冷静处理的方法或采用民主态度。当然,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儿童对自己一概反抗行为的认识。[智乐园教育网http://www.zh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