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张海旭:为普及知识产权身体力行

时间:2010-03-22 19:59 华夏时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本报记者 姜艳艳   除了挥斥方遒、动辄千金万银横扫商场的财经界老大,那些站在幕后努力耕耘、奉献智慧的专家、学者也同样具有影响行业进程的力量。“智库们”是财经天空中闪烁的明星,也是我们的闪光灯最需要投射的对象。张海旭,迄今为止国内最大“商标抢注案”的发现者;最早将“服务”概念引入代理领域的知识女性。2006年,她要“为企业设计知识产权战略”。   ■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辛苦疲惫仍旧无悔。   ■她的梦想是把集佳发展成“百年老店”,甘愿退休后不占任何股份。   ■她在诸多律师事务所纷纷放弃时,接手中国企业被“美国337条款”诉讼案件。   ■她说所内每个律师替企业做的战略最终都要亲自过目,因为这往往影响到这些企业的生死。  2006年2月24日,128家国内知名商标被一家深圳企业在香港抢注;3月1日,被抢注的企业数量发展到了200多家,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这宗迄今为止涉及数量最大的“商标抢注案”,震惊了法律界和所有被牵扯的公司。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相对于最早监控发现此事的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所表示出的明确积极态度,这则消息并未引起相关企业的广泛重视。一部分企业在消息披露之后开始积极寻找对策,而另一些已经获悉此事的企业则麻木对待、漠然置之。   张海旭说:“创业了11年的集佳,经常扮演着商标和知识产权概念普及者的角色,很多企业至今仍旧不明白商标和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2006年,张海旭给集佳定的目标是,“为企业设计知识产权战略”。   人物简介   张海旭,北京集佳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创始人、所长。拥有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和吉林大学法学专业的学士学位,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MBA。曾担任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处理了大量的民、刑事案件。长于生物、生物化学和微生物方面的专利申请代理及相关专利无效、撤销、复审、侵权等案件的代理,从业多年,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多次受邀为企业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讲座,为多家著名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在商标领域也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代理了大量疑难复杂的商标案件。   创业之初   7万元“拿下”创业律师所   张海旭本科毕业于国内最好的政法学校之一——吉林大学法律系。记者在她的个人简历中看到,她曾回到老家吉林省吉林市担任法官职务,然而,她还是选择了来北京创业,并最终成为商标和知识产权代理领域的佼佼者。   1995年,28岁的张海旭已在北京某外企负责了3年多的市场宣传工作。法律方面的专业背景使她预见到商标、专利和知识产权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这方面的法律事务工作更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那个时候我自己有20万存款了,就想自己出来创业。”回忆此事,张海旭打趣自己说:“当时真是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怕,想做就这么做了。”凭着东北女人的洒脱和爽利,张海旭迅速找到了需要的东西——一家具有商标代理资格的律师事务所。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第一天和这个事务所的负责人谈好了7万块买下,第二天我就把钱给他了。”张海旭说自己如此爽快的举动着实吓了对方一跳,这个原所长以为张海旭还会和他谈上几轮,并做好了降价的准备。张海旭则告诉他:“觉得价格挺合适就买了,不用再谈。”受到张海旭如此“大款”举动的影响,这个原所长在卖了事务所后,表示乐意跟着她干,成为张海旭第一个工作伙伴。   张海旭笑着说:“当时他肯定觉得我很有钱呢,就跟我干了”。   创业首案   为松下打假赚到2000美金   1995年,张海旭的专利代理事务所在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附近一个50多平米的半地下室里开张了。   张海旭的第一个客户是日本松下公司。她要做的是帮助松下电池打假,并要亲自到河北某村进行调查取证。“第一次做工作什么经验也没有,连有危险也不知道。”张海旭说,她一个人开着借来的车刚进村子就被人给围起来了,造假的人很敏感,形势一下变得紧张而恐怖。最终,她还是成功地取回了证物、拍到了关键照片,帮助企业取得了主动权。   “当时人家大企业也没想到我能成功打假,只是叫我去试试看。”如今回忆起这段颇有点“惊心动魄”的历史,张海旭语气平常而不见感慨。第一次工作的成功使张海旭赚到了2000美金。说来也巧,从此后她接手的都是大企业客户——西门子、TCL、康佳……   “是当时的行业环境给了集佳成长的空间。”11年前的国内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代理领域多是国企代理,真正走向市场化的没几个。而几年外企工作生涯使张海旭明白,“提供主动的服务才会更加吸引客户”。无庸讳言,张海旭和集佳是最早将“服务”概念引入代理领域的先行者。   创业实践   不只做代理,要做行业的推动者   2000年,是张海旭的集佳发生巨大转折的一年。   此前,集佳只有商标专利代理权。即便给客户做好了商标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也要把业务交给拥有代理权的公司,“替人家打工”。1999年,在激烈的竞争中集佳拿到了商标代理权,2000年集佳又一举拿下了涉外代理权,已有了5年历史的集佳开始迅速成长。在全国各地开设分部的想法立即付诸实施。与别人不同的是,张海旭开设分部的出发点并不是盈利,而是要推动该行业有序发展。   “我的第一家分部开在温州。温州人是出了名的勤劳、聪明。但是,他们最初的仿冒知名品牌商标行为,却叫人看了惋惜,这种短期行为决不会给企业带来益处。比如人家叫圣罗兰,温州人就会马上注册个‘联邦圣罗兰’;人家鳄鱼的嘴在左边,温州人就搞个嘴朝右的。像这样的侵权案例,在温州很多。”集佳的温州分部开设之后,他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往往都是从什么叫商标、什么是专利说起,来说服这些企业放弃短期的侵权行为,做出自己的品牌。”张海旭说,在国内很多大企业不注重企业商标的情况下,小企业的工作更难做通。但是,无论侵别人的权还是被侵权都是有后果的,在经历了几次大案后,很多温州企业都对商标、专利和知识产权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这样,集佳在温州担当起了行业推动者的角色。   现在,集佳在国内一共拥有26家办事处,负责人全都是在集佳总部工作过、经验丰富的人员。同时,集佳的业务也从单一的商标注册申请发展到如今成立律师事务所,可以从事打假、调查、知识产权等全面工作。从2000年开始,集佳的涉外事务也顺利地发展起来,并在日本、法国、韩国、美国拥有较大的商标、专利出口量。   创业理想   要“为企业设计知识产权战略”   从为企业申请单个的商标,到如今可为客户设计全套的“知识产权战略”,张海旭说,“说集佳在行业里领先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集佳律师事务所拥有400余名员工,熟练掌握多国语言。事务所连续5年排名国内商标代理量第一。“只要我们推出个新举措就有人效仿。”张海旭说,虽然集佳取得了诸多成绩,然而,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的现状还是令人忧心。   此次,200多个知名品牌商标被抢注是一次更大的危机演习,所有的事情都有后果,涉及到的企业不仅应在案件进一步发展中提请权益,更应该有自己的商标战略。“事前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可以轻易避免,一旦出现商标争夺,会付出几倍于前的代价,对于这些知名企业来说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国外企业一般拿利润的20%来维护企业的专利和商标,那么中国企业拿出10%是绝对不嫌多的。很多企业认为做大了再保护商标和专利,其实那就已经晚了。”张海旭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出发评论说,发现商标被侵权仍旧表现淡漠,证明企业根本没有长远发展之计。企业应该把发展战略与商标、专利战略结合在一处,才能保障全面发展。   另外,不止一次发生的大量商标被抢注事件也应该引起管理部门注意,类似的事件只在中国出现得比较多,国家应该立法管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