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吉药重组方案玄机质疑 现在入场实属赌博

时间:2010-03-22 20:28 人民网-市场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本报记者 张然]

  7月23日,记者在新浪股票频道上看到,吉林制药(12.75,0.00,0.00%,吧)(000545)在“今日特别提示”专页上显示:“公布不能按时按规定的格式指引披露的提示性公告,停牌”。其实,在21日当晚,吉林制药就宣布22日起停牌,公司公告称,自7月16日刊登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预案以来遭到媒体质疑,因需核实媒体报道事项而停牌。停牌背后媒体缘何质疑?停牌后该股票投资走向将会如何?

  源于“变形金刚”

  事实上,吉林制药7月16日公布的重组预案的实质效应是公司将变身为时下热门的“钾肥”企业。因而,将欲重组变身钾肥企业的吉林制药便无悬念地完成了复牌后连续4个涨停,股份最后停于12.75元,复牌后累计涨幅已达46.38%。根据交易所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截至7月21日,吉林制药累计四日成交量190.84万股,累计成交金额2154万元。有股民因此不解,符合重大利好公布后,无量连续涨停的惯例,而且停牌前封单依然达到数千万股,看不出任何停牌的征兆。

  再往上回溯,吉林制药此前已停牌两个半月。今年4月28日,吉林制药以8.71元涨停价报收,随后公司宣布有重大事项而停牌。根据7月16日公布的预案,拟向控股股东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业务,同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购买大盐滩钾矿的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该资产预估价值约为72亿元。公告显示,吉林制药拟以8.30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9亿A股,本次发行股份拟购买的资产为青海省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冷湖滨地持有的大盐滩钾矿采矿权、土地使用权。按照该上市公司预测,2008年至2010年每股收益至少分别为0.15元、0.49元和0.76元。

  图谋“变形”有疑窦

  吉林制药“乌鸡变凤凰”的图谋在预案公布后遭到媒体和股民的质疑。

  质疑的焦点之一是资产评估。吉林制药公告称,拟注入吉林制药的资产包括滨地钾肥100%标的股权、标的采矿权以及标的土地使用权,第一项的预估值为16亿元,标的采矿权的估值为56亿元,标的土地使用权则作价44万元。在以上资产中,最为重要的标的采矿权则目前处于质押状态,并已被冷湖滨地重复质押。资料显示,冷湖滨地以该采矿权为担保物,向中国建设银行(6.06,-0.07,-1.14%,吧)格尔木分行和中国银行(4.06,-0.05,-1.22%,吧)格尔木分行先后申请了两笔6000万元的贷款。由于同一个采矿权被两次抵押,且申请到的合计贷款金额也不过1.2亿元,与标的采矿权56亿元的预估值相差悬殊,外界因此充满怀疑。股民向媒体表示,“由于公告披露的是以采矿权做抵押,且该采矿权已被两次抵押,在银行没有公布相关信息之前,他对所公布的抵押金额仍表示怀疑。”

  质疑的焦点之二借壳溢价图谋。滨地钾肥由冷湖滨地于2007年12月与上海数派实业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这6家发起人共同持有滨地钾肥30%的股权,且6家公司去年的主营收入为零,净利润全为负数。业界推测,这些短期内成立的空壳公司,年底即被招至滨地钾肥麾下,似乎为借壳吉药而专门设立,财富溢价近在眼前。

  质疑焦点之三是实体企业的生产能力。《每日经济新闻》特别组成吉林制药重组真相调查组 在千里之外的青海省海西州冷湖镇大盐滩实地调查发现,滨地钾肥居然还处于试生产阶段,没有成品,没有生产数据。媒体的结论是“滨地无法量产钾肥”。另有专家认为,青海不同于内地,高原更不同于平原,生产条件等各方面制约着钾肥的生产。而且在当地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企业。

  质疑焦点之四是重组动机,有人认为吉林制药是在为高价减持创造条件。吉林制药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守斌,他出于什么考虑让出壳资源呢?有股民质疑道,“7月28日将有吉林制药791.22万股限售股份解禁,此时公告重大重组并急于复牌,正好借利好大幅拉升股价,为高价减持创造条件。”

  记者好不容易找到吉林制药股份公司的网站,网站制作粗劣,仅有的一条“企业新闻”题为“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站成功”,发布时间为2005年12月11日;所有的行业新闻加起来也只有13条,上传时间均为2005年12月27日,此后再也没有任何新闻上传。有网民在网上质疑,网站为什么做的如此粗枝大叶,怎不让人疑虑重组出来也将是一个凭空造出的一个“壳”而已。

  背后的行业玄机

  吉林制药是只很一般的股票,不引人注目,1993年上市以来一直表现平平。不过,去年该股走出一波历史上最强劲的行情,年涨幅高达425.45%,似乎预示着有故事要发生。但重组的故事多的是,吉林制药之所以成为近期最牛的股票之一,是因为重组内容非同寻常,毕竟她戴上了今年最“流行”的“钾肥”这一行业概念的光环。

  “不要以为今年股市大跌就没有牛股了,沾上钾肥的都是牛股。”股民刘通利调侃地告诉记者,参照其他几只钾肥股的市盈率,被吸引押宝吉林制药的人,都认定股价大幅上涨是可以预料的,自然成为近期最强势的股票。

  在吉林制药公告重组方案不久后,有人给吉林制药冠以“‘盐湖钾肥’第二”这样的称谓。的确,老牌绩优股盐湖钾肥(000792)今年至今涨幅为13.15%,至此该股已连涨6年,是沪深股市涨幅最大的股票之一。另一只重组后变成钾肥股、并即将与盐湖钾肥合并的ST盐湖(86.92,0.00,0.00%,吧)(000578),今年涨幅为621.65%。

  “从公告上来看,吉林制药主营业务将变形为钾肥生产和销售,而最近钾肥要涨价的消息对其形成强力刺激,在正确的时间及时的变成了正确的企业,加强了自己的利润预期。”市场分析师陆俊龙分析,同批次的盐湖钾肥、冠农股份(65.83,0.83,1.28%,吧)估计都是七八十元的价格,相比吉林制药现在的股价来看,游资进来疯狂炒作便“理所当然”了。
现在入场实属赌博

  转型钾肥企业后,吉林制药(12.75,0.00,0.00%,吧)的实际账面价值到底会受到多少影响?陆俊龙认为,这必须得等中期报乃至三季报出台后才能定夺。“企业本身的现金流很少,通过增发或许可以填补现金流量减少负债,但是股本的增大会进一步摊薄价值。”他分析道,由此,该股的价值是高估还是低估要看中报账面价值来定,“现在入场与游资博弈属赌博无疑。”

  即使参照同行业的规模效益比值,吉林制药在钾肥并无实质可以比拼的资本。根据吉林制药公告预测,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产量分别为钾镁肥10万吨、钾肥4万吨;钾镁肥20万吨、钾肥14万吨和钾镁肥20万吨、钾肥29万吨。而按照国泰君安预计,随着盐湖钾肥(86.92,0.00,0.00%,吧)新增产能不断投产,该公司2008年、2009年氯化钾产量分别为210万吨和230万吨。两者产能的悬殊不言而喻。

  从技术面上看,陆俊龙警告,连续几天的无量涨停需要注意。从传统技术上来说,无量涨停之后还有涨停,一直到第一天放量。所以买入的朋友要紧紧的跟住该股的成交量,如果某天突然成交量放大,那么主力出货的可能性基本是90%以上。在他看来,吉林制药本身存在的问题很多,资金面也面临困境;同时,钾肥的盈利填满公司的窟窿之后给增加后的总股本能带来多少收益尚难料定。他说,7月28日公司791.22万股限售股解禁,借着重组拉高帮助大小非出货而达到双赢局面真是再好不过了。

  陆俊龙所说的这种“赌博”心态,正是不少投资者挥之不去的兴奋来源。网上有股民说道:“我买了20万股,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呢?扛住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对此,身为老股民的刘通利如此评价:“有的人是被别人忽悠的,但赌徒往往是跟别人一起忽悠自己。”


本网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