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16家茶企并不反对金骏眉成为商标,只是不愿其成为正山茶企的个人商标。“如果他注册,那就只有他一家可以做,或者我们都要受他制约。我们大家的建议是让集体拥有这个商标。”梁天雄说。
对于16家茶企的顾虑,正山茶企表示,他们曾多次在媒体上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表示,“商标注册之后,将无偿地给武夷山桐木村的茶企和茶农使用。”
正山茶企代先生解释:“我们会把金骏眉当作集体商标来使用,比如授权给协会组织,成立金骏眉茶叶协会之类的,把金骏眉商标作为武夷山公共资源,让武夷山桐木村的茶企、茶农能够无偿使用。至于如何管理、使用金骏眉商标,可以大家坐下来一起商定规则和标准;或者由第三方组织来管理,保障公平。”
不过16家茶企并不买账。“这都是骗人的。”桐木茶企负责人傅连新对于正山的提议嗤之以鼻。
傅连新认为,正山的所谓承诺并没有法律约束和保护,届时商标到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都由对方说了算。“如果是我自己注册,我也不会拿出来,价值多少亿啊。”
16家茶企的建议是,正山茶企将商标转让给红茶协会,“甚至可以让‘正山’当会长”,由正山茶企来主导规则制定,这样双方各退一步。“为什么一定要由他来注册呢,我们已经很让步了,一句话,他转让,我撤销异议。”傅连新说。
两败俱伤?
时间越久,越容易变成通用名称,品牌将毁于一旦
两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地方政府主持的协调会上,双方几次不欢而散。正山茶企表示,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武夷山市政府在6月30日前提交的“明确意见”究竟是什么。在正山茶企看来,如今的金骏眉商标之争,和“中国葡萄酒知识产权第一案”——“解百纳”商标之争十分相似。“解百纳商标之争历经9年,还走了司法程序,最终尘埃落定,张裕集团拥有解百纳商标所有权,同时许可长城、王朝、威龙三家企业无偿、无限期使用解百纳商标。说明在中国,很多事情还是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的。”正山茶企表示,不能因为法律之外的因素而影响“金骏眉”的商标归属。
而反对的一方也毫不退让。杨梅仙坦言,这场商标之争,实际上是一场利益之争、生存之战。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及时进行调解和引导,否则金骏眉必然会走商标异议、商标异议复审、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诉讼的法律程序,如果所有法律程序走完,可能要3年左右时间,甚至更久,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骏眉成为通用名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杨梅仙说,若金骏眉成为茶叶的通用名称,届时全国其他茶叶企业或个人在茶叶上都可以使用金骏眉,势必导致一哄而上,良莠不齐,金骏眉品牌将毁于一旦。
正山茶企认为,相对于业内关于“如果金骏眉只能归一家企业使用,那么就会形成市场垄断,不利发展”的担忧,“目前首当其冲的并不是商标归属问题,而是金骏眉最终变成通用名称,那么今后市场会更混乱,充斥各种假货。我想这对桐木村的茶企、茶农伤害更大。”
在这场商标争夺中一直努力置身事外的闫翼峰,对记者表述了一点个人意见:“武夷山茶农不容易,很辛苦,这几年因为金骏眉赚了一点钱,应该让他们多受益。”他认为即使金骏眉商标花落正山茶企,其他茶企也可以继续制作金骏眉。
闫翼峰的理由是武夷红茶在2011年被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明确规定了“小种”、“烟小种”和“奇红”三大类受到保护。“而金骏眉就是属于奇红下面的分类。”闫翼峰认为,只要是在武夷山辖区内,质量和加工技术符合要求,其他茶企就能使用金骏眉这个名称。而正山茶企拥有的,不过是“金骏眉牌金骏眉”。
不过,闫翼峰的这个想法似乎有点一厢情愿。福建省质监局相关部门否认了他的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我们不同意,文件规定里面只到‘奇红’,我们只保护到‘奇红’,至于下面的拓展保护,要看当地保护单位的态度。”
而武夷山市工商局的知情人士则透露,当时申请武夷红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时候,就是想着把金骏眉作为商标和品牌保护下来,所以没有把它列到地理保护标志产品里的奇红类。“如果当初列进去了,也许就没有现在那么多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