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了5年金骏眉商标归属仍未定 品牌估价或达数亿(2)

时间:2012-06-29 09:23 未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但骏德茶业在厦门的一位代理商告诉记者,这很可能是正山茶业的“缓兵之计”,试问:如果正山茶业真的将金骏眉商标抢到手,到时候他再以种种借口耍赖也是可以想象的?

截至昨天发稿时,温永胜和骏德茶业相关人士均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当地十多家茶企的共同想法是:要么使金骏眉商标归桐木红茶协会所有;要么由正山茶业牵头注册,但注册时,必须要将桐木关其余茶企一并写入,并共同管理。

若无法注册商标可能有两个结果

金骏眉商标归属纷争历时已久,至今未决,可见其棘手程度。不过,在笔者看来,如果“金骏眉”三个字最终无法成为商标,它可能有以下两个结果。

其一是注册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谓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而证明商标则只有在特定区域内生产的产品才能使用。眼下,西湖龙井、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等,都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另一种结果是注册为通用名称。通用名称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或本行业中约定俗成的名称,包括全称、简称、缩写等。金骏眉产自桐木关,是采自桐木关产区的茶芽,并采用特定的正山小种工艺加工而成,也符合注册成为通用名称的条件。

不过,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看来,即便金骏眉注册成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通用名称,但对于其市场的规范未必会起到有效作用,“商标是一家企业持有,在开拓市场、规范市场等方面自然会更用心用力对待,而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通用名称后,使用的人多了,难免‘合力’困难,在市场规范方面很可能会力不从心。”

商标争夺形成三方阵营

两方对峙一方“看戏”

金骏眉的商标归属之争,让桐木关的茶商、茶农分成了三大阵营。其中,正山堂作为率先发布注册公告的企业,为正方。而由骏德茶业等联合组成的十几家当地茶企,被称为反方。此外还有一方则保持“中立”。

正方

金骏眉应属正山堂

天识营销策划(福建)总经理许孙鑫撰文表态,“金骏眉”商标应归正山茶业。在许孙鑫看来,“金骏眉”不是一种红茶品种。在正山茶业生产“金骏眉”之前,中国的任何有关植物的书籍和武夷山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这种“金骏眉”茶叶品种的存在。

另外,有关金骏眉属“集体智慧”之说是概念错误。其一,尽管目前其他个别茶企也在制售所谓的“金骏眉”,但在已出版的《中国名茶———元正金骏眉》一书中明确地记录了正山茶业制作的“金骏眉”的工艺标准具有独创性;其二,所谓的《骏眉令》并不能充当“金骏眉”的商标注册建议书,也并非是对“金骏眉”产品的市场推广;其三,制作金骏眉的茶叶本身是在正山茶业公司生产的,这些师傅当时都是正山茶业的员工,应当是正山茶业公司员工的结晶。

反方

金骏眉是“集体智慧”

包括桐木关永胜茶业、骏德茶业等在内的茶企负责人表示,金骏眉应属“集体智慧”。首先,制作金骏眉的想法源于客户。2005年,来自于北京的两位客人张孟江和阎翼峰在桐木村要求用芽头来制作最高级别的正山小种红茶,该提议促使了金骏眉的诞生。而且该茶的名称也是由这两位北京客人命名,并撰写《骏眉令》对“骏眉”进行推广。

其次,制作金骏眉的原料源于正山小种。金骏眉红茶制作第一泡的原料用的是桐木村集体茶山的正山小种鲜芽;银骏眉采用的是正山小种一芽一叶。故其原料并不是某个企业或机构新培育的新品种。另外,金骏眉的口碑是桐木村众茶企共同努力推广的结果。

中立方

“两方相争我们获利”

“我们来自桐木关,但重点并非做金骏眉,而是做正山小种和大红袍等。因此,金骏眉的商标归谁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在厦门开了几家茶叶品牌连锁店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最近‘金骏眉热’开始衰退,与此同时红茶市场也开始有所回落,但借着当前的金骏眉商标之争,或许可以重新炒热红茶市场。”

(编辑:edite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