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行业乱象丛生:零配件能换不修高收费

时间:2012-08-08 09:20 南方日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家电维修行业乱象丛生,这一直是消费者很头疼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乱象,《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本月正式实施,规定“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等将处3万元以下罚款”,对维修人员资质、维修费用等也作了相关规定。

对于这一利好消息,不少人持乐观观望态度。然而,这一办法实施后,对于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家电维修行业来说,其质量能否就此得到提升?行业混乱现象能否得到缓解?近日,记者就此走访东莞家电维修市场,对东莞家电售后服务现状一探究竟。

■新规内容

主要涉及

明码标价等几方面

随着家电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关于售后服务的投诉与日俱增。从东莞市消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多年来,东莞手机、家电行业投诉一直位居前列,而在家电类投诉中,关于售后方面的投诉占据大半。

“购买家电时纠纷相对较少,安装、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的投诉就相对较多。”市消委会副秘书长邹杰日前在点评家电售后宰客行为时就指出,随着家电的普及,东莞的消费者选购家电时相对理智,大多会事先了解电器的功能、节能参数再决定是否购买,但是从处理的投诉情况来看,消费者往往缺乏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纠纷防范意识。

据市消委会处理的家电投诉来分析,购买家电时纠纷相对较少,安装、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较多。常见的纠纷问题大多是收费混乱、故障越修越坏、偷换配件、以旧换新、无维修资质等几大方面。

而关于此类问题,全国各地的情况似乎大同小异。因此,记者注意到,本月起实施的《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特意对家电售后的维修资质、明码标价等方面做了规定。例如,家电维修经营者从事特约维修,须取得商标权人授权,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明示有效期内的授权证明。

记者看到,该办法还特意将四大集中问题作了规定,如有以下四方面的情况,情节严重的,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隐瞒、掩饰因维修服务导致用户产品损毁的事实;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冒用家电生产者商标或特约维修标识。

该《办法》一出台,引来各方关注。而对于这一《办法》的效果,有赞有弹。那么,这一办法出台后,东莞市场情况如何呢?

售后维修要注意啥?

■小贴士

1、找准售后点省钱又省时

家电出问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找维修厂家?根据现有情况来看,不少人会“病急乱投医”,直接上网搜索家电品牌的售后电话,结果找到了“山寨售后”,被宰了一顿还受了满肚子气。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家里电器坏了,最好先找出发票,看看是哪年买的,如果在“三包”期限内,一定要找销售商家。因为消法规定,根据“谁销售谁负责”原则,必须到销售店到品牌定点维修中心进行维修,否则丧失“三包”权利,得不偿失,因为在“三包”内,维修一般都是免费的。

2、去官方网站找400电话

那么,如果过了“三包”维修期限,你又觉得找商场不如找厂家快,那就直接登录到该品牌厂家的官方网站,找到其统一的售后维修电话,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当地的特约维修点有哪些,根据你所处位置选择最近的一家。

业内人士提醒,切不可随便在网上搜电话,因为现在不少“杂牌军”都打着特约维修点的名号来骗人。

3、事前看清价目表

虽然具体的配件价格很难提前知道,但是一般来说,上门费、检查费等大概的费用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因为不少大型维修点都只规定了个大概范围,具体情况是根据距离远近来定价格。

比如,有的维修点就规定,上门费从30元~100元不等,这个空间就很大,一定要先问清楚,到你所在地具体需要多少钱。

另外,如果上门检查后,发现家电的毛病还挺大,需要花费的价格太高而不想维修的话,需要付给维修师傅多少钱,也就是来回的上门费和检查费共多少,这个都要事先跟维修师傅在电话里说清楚,才不至于被宰。

■市场调查

现状1

家电维修收费较混乱

在家电售后维修的众多投诉中,收费项目混乱一直是这个行业的顽疾。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月实施的《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和家电配件的收费标准、质量规范、质保期限以及投诉电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