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东莞市场发现,对于各项服务项目的大概收费价格,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家电售后维修点都会明示。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打时尚电器、美的、格力等售后服务电话,咨询空调安装的相关收费名录,工作人员称,公司都有相关的规定,比如高空作业、加长铜管费用、打孔等各项价格。
“以在墙上打孔为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基本上收费在50元左右。”一空调品牌售后人员如是说。
但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与这些大的品牌售后维修点不同,遍布各大社区和城中村的小型维修店却依然没有明码标价,都是由维修师傅根据实际情况来报价。
“一匹的加雪种100元。”记者以自己家的空调不制冷可能需要加雪种为由,咨询了南城的3家家电维修店上门及加雪种全部费用,得到的价格各有不同,第一家维修店报价为100元,另一家维修店则称50元就可全部搞定,而第三家报出的价格最高,称现在雪种价格上涨,又是维修高峰期很忙,需要120元。
除了大体的服务项目价格有明示外,记者走访时发现,不管是大型售后维修点,还是小型社区维修店,对于具体的配件价格却都没有明示。
对于这一价格,不少售后工作人员均称,涉及到具体更换或是维修零件的情况,得维修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后才能给出报价。
“由于机器型号太多,一台机器又是由很多零件组成,这么庞大的配件体系,要一一录入系统或是明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位家电售后相关负责人说,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对于具体的配件价格,一般厂家的电脑系统内会有相关的报价,但是很难明示出来。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虽然不少大型售后维修点有大概的价目表,但收费混乱仍是普遍现象。
现状2
无证上岗现象仍普遍
“执业资格证书?现在东莞家电维修人员都没这个证。”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持有相关证书时,南城一家电维修店师傅说,自己从事这个行业近6年时间,还第一次有人问起这个问题。
而记者了解到,此次实施的《办法》中规定,家电维修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取得从事相应维修活动的职业、技术资质。其中,从事高处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电工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等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资格并执证上岗。
随后,记者走访东莞市场,随机采访数家家电维修店,发现情况都差不多,并没有相关的证书。“也没有人说要求有证书,只要我们技术过关就行了嘛。”对于这一规定,一些维修师傅说,一来是没听说过,二来觉得没有必要较真。
另外,记者发现,虽然一些大的卖场的售后人员,在工作时确实佩戴了证件,但也只是公司统一配发的相关工作证件。
据了解,目前东莞并没有相关的家电维修培训班,而相关的部门也没有家电维修技工证书颁发,这也是无证上岗现象普遍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状3
夸大服务推高维修成本
《办法》中提到,凡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等行为,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而维修行业一贯的做法就是,能换不修,碰到要修的零件,往往直接被告知要更换零件,或者就是无中生有等现象。
市消委会指出,根据历来的投诉,家电售后服务“宰客”最常见的情况之一,就是采用明换暗修、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虚高收费等手段坑害消费者。例如最常见的就是将小毛病变成大毛病,明明是一个小故障,可以通过小小的维修技术就可以修复,但是维修人员却趁消费者不在现场或不懂分辨,把维修说成换配件,收取高价换件费。
“这些不良商人或是维修人员就是利用消费者相关知识的缺乏、警惕性不高等特点来赚取较高费用。”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正是由于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这种情况很难避免。
从事家电维修行业近十年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在行内这种情况确实很普遍,而且就算有这一规定出台,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消费者不专业,导致信息不对称,很难去界定。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重新换配件利润相对较高,二来是因为现在的维修人员技术确实有限。”罗先生说,修配件花时长,肯定不如重新换一个来得省事,报酬相对高一些。另外,随着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东莞维修行业原有技术人员不断老化,由于行业薪资水平不高,劳动量大,年轻人不愿进,导致这个行业的用人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技术过硬、具有一定作业经验的人员越来越少。”罗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