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肖埠聊聊社区养老这些事儿中国养老信息网简称中老网,中老网致力于免费的,公益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网站查询服务。中老网倾力打造全国最好的养老信息门户网站,详细介绍老年公寓,养老院等信息。中老网2011年8月29日报道:
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地开始对养老福利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应运而生。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那么,杭州的居家养老服务是什么样的?居民们需要吗?认可吗?有哪些地方还要再改进呢?
上周五,早报记者走进南肖埠社区,与社区社工、义工,以及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们面对面,共同探讨居家养老问题。
-社区发言人
子女家养老OR社区养老
连奶奶今年86岁,老伴前两年去世了,自己一个人住在南肖埠社区。虽然年纪大了,走路也需要人搀扶,但她的脑子还很清楚,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的。
连奶奶:我有4个女儿,都住在很远的地方,去她们家里住,太不自由了,像坐牢一样。上次我到滨江的女儿家里住了一阵,一个礼拜没下过楼。有一天中午,我自己出门,进了电梯,把最下面的按钮一按。没想到开了门,外面黑咕隆咚的,我怎么转都走不出去。原来那是地下室。
我有一个老姐妹,子女家里住不惯,后来一个人偷偷打车回来的,跟我一样。还是社区里好,有牌搭子,还有老姐妹。
机构养老OR社区养老
吴大伯和蒋老师年纪都不大,70岁左右,有知识有文化,走路做事都挺利索,他们对自个的老年生活也很有想法。
吴大伯:以前我一直跟子女们说,以后老了要人照顾了,直接去敬老院,不影响他们工作。我有老同事就住进了养老院,还是口碑比较好的。我去看他,那里的老人们都坐着不说话,太死气沉沉了。不像咱们小区里,能够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能看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热热闹闹的。
蒋老师:我有个朋友,两夫妻花了37万在城西一所高档老年公寓包了一个套间,条件很好,每天有人打扫卫生,还有图书馆、娱乐房,他们还弄了一块地种种。就算这样,她还劝我们不要过去,说太闷了。在图书馆里翻一个钟头的报纸,都找不到一个人说上一句话。
-圆桌大家谈
为什么都选择社区养老?
蒋老师:在我们社区,躺在床上动不了的老人比较少,很多独居老人都能自己动手干活,但是很孤独,常常是“早上一把锁,晚上一盏灯”。所以我们组建了快乐互助公社,50个志愿者与31个孤寡老人结对,每个月不定期地上门去陪聊,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上门为他们过生日,还变着花样搞活动。
陆老师:我们每个月都有活动,唱红歌、茶话会之类的。上两个月天气太热没办,结果连奶奶看见我,都会问一声:“红歌会什么时候开啊?”老人心里有件事情惦记着,生活有了奔头,有了寄托,不会觉得是坐在家里等死。
陈阿姨:我们在帮人,其实也是在帮自己。志愿者里很多人已经70多岁了,帮的是80多岁的老人。我们也会老,看到他们,好像看到自己的将来,就算一个人在社区里养老,也不一定会孤单。所以志愿者报名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采访中我们发现,正是因为社区互助活动办得红红火火,把退休老人都组织起来,一块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在比较各种养老方式后,选择了留在社区里居家养老。生活服务是必要的,精神服务也不能少,这是蒋老师的名言。
对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怎么看?
问连奶奶在社区里养老感觉怎么样?连奶奶连连合掌,说“很好很好”。记者了解到,依连奶奶的条件,可以享受定期定时的上门家政服务,连奶奶却没怎么用。
连奶奶:我自己请了一个社区保洁员,也住在这个社区的,平时上门来做做家务,还有就是每天早上过来叫醒我。我不习惯让不熟的人来做家务,做不好,还要教她。
吴大伯、蒋老师、朱大伯、袁大伯都领到了100元(服务7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免费体验券。他们对社区提供的生活服务很感激,也认为这种服务意识很好,但是服务的质量有待加强。不少老人都享受过体验券服务,他们认为上门服务的家政人员太不专业了,服务的时候也不够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