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宜兴紫砂“花器”名家储亦斌:我为紫砂狂

时间:2011-09-29 14:28 中国商业电讯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江苏宜兴这地方是花香之地,是中国文明之花开的最浓艳的城市之一,在这个像邮票一样美丽小城,历代文化名人辈出,所谓:“四状元,十宰相,三百八十五进士”那还是说的古代,近代又出了许多艺术大师,如:徐悲鸿、尹瘦石、吴冠中等皆是宜兴人。当代流传着“无宜不成教”的说法,那是说这里是教授之乡,中国名牌大学里几乎都有宜兴籍的教授,这的确名不虚传,如北大校长周培源等人。

站在这块开花的土地上,人们备感自豪。但是让宜兴人更加自豪的是,这里盛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泥,由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如今成了收藏家们的抢手货,2011年5月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把顾景舟和韩美林合作的紫砂壶拍了1150万。这样的价格着实令人啧舌,似乎应了古人的一句诗“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说起紫砂壶,宜兴人为之自豪的是从古至今他们还出了一批制作紫砂壶的艺术大师,如供春、时大杉、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等。这些人的名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响亮,但他们的背影也越来越远去,于是有识之士在呼唤,如今的大师在哪里?

常常来宜兴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宜兴人为壶“狂”,到宜兴来不谈壶说紫砂会被人看成另类。我对紫砂壶的认识缘于一个企业,我常来远东控股集团采风写作,在这个被誉为中国电缆骄子的企业办公大楼的走廊上,就摆放着许多紫砂壶,而董事局主席蒋锡培用的茶杯也是紫砂杯。我与品牌文化中心总监杨其明是好朋友,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常带着我去宜兴的紫砂壶工艺师的工作室参观,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种浓郁的紫砂文化环境下,竟成了鉴赏和收藏紫砂壶的行家。

一次,到他家去做客,他用一把六方壶泡茶,还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起了鉴赏壶的知识,他一边表演茶艺一边说:“三圆顶一方,就是说做三把圆壶,才抵的上做一把方壶的功夫,而花器就更复杂了。”我问他什么是花器?他告诉我:“花器是指妙造自然的紫砂壶器形,做花器比方器更难,在宜兴做花器最有名的大师就是蒋蓉。但如今蒋蓉的作品已很难收藏到,有一位叫储亦斌的做花器的国家工艺美术师,他做的花器在我看来能与大师比美。我带你去拜访他一下,让你一饱眼福。”

国色天香

仲夏的一天,其明弟开车和我一起来到丁山镇黄龙山下一个叫亦陶居的紫砂壶工作室。这是一个透着典雅清香的厅堂,室内的百宝格内放着许多紫砂壶,还有一些红色的获奖证书、奖杯之类的杂物。初次见到储亦斌,他朴实的就像是田园里的庄稼,他的夫人许玉琴也是一位壶艺师,她美丽端庄,真诚的微笑使我们感到这个陶艺工作室给人心灵一片宁静。我们坐在一张古典的桌子前,储亦斌为我们沏一壶宜兴上好的红茶,在炎炎夏日,品茗之间,我们的话题说到了紫砂壶,说到了花器,说到现在他的儿子已参军,只有他们夫妇二人在这个陶艺工作室里每天默默地工作。说着,他把自已做的一把岁寒三友紫砂壶拿来给我们看,这把壶风格凝重,松、竹、梅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的超凡脱俗,看一眼便夺人魂魄。于是我与储亦斌有了一次真诚的对话,知道了一个陶艺人鲜为人知的故事。

月色蛙莲

储亦斌祖祖辈辈居住在宜兴丁山镇,他的父亲曾是宜兴紫砂厂的制壶师傅,从幼年时,父亲就经常带他到紫砂厂观看陶艺大师们做紫砂壶,在储亦斌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热爱陶艺的种子,因此,中学毕业之后,他就选择了到宜兴紫砂厂做学徒,成为了紫砂厂陶艺班的学员。

当时他很幸运的跟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习制紫砂壶。但是学做紫砂壶并非那么容易,一条冷板凳要坐三年,在这三年中,有些人受不了那枯燥的制壶工艺便放弃了。而储亦斌却对做紫砂壶津津乐道,这缘于他小时候对紫砂壶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复一日的与泥巴的摔打中,他找到了自已的人生目标。一块紫砂泥通过他的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紫砂作品时,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从那时起,在他心中产生了一个梦想,他立志要做一名制作紫砂壶的大师。他相信:“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成为大师的艺人也不是好艺人。”这梦想就是希望,尤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从此,他的工作有了新的意义,他做壶的标准就特别的严格。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