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香精事件后的包子江湖:没有商标保护谁都能用

时间:2011-09-28 10:42 《北京晚报》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老吴的小店是极个别还在叫“蒸功夫”的

香精事件后,小陈的店决定注册自己的品牌

有的撇清关系,改头换面。

江镇,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即便时至今日,如果不把“蒸功夫包子”拉扯进来,依旧很少有北京人对江镇这个小地方有什么认知。

据称起源自安徽江镇的“蒸功夫包子”被查出使用香精,曾飘香北京大街小巷的名牌包子,落了个声名狼藉。江镇,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地方,也随之遭遇信任危机。

在香精包子事件爆出后,记者走访了北京城里十多家“蒸功夫包子”店,他们来路不一,现状也不尽相同。通过这次走访,记者试图还原一个江镇人在北京城建立面点江湖的故事。

江镇人一手打造出“蒸功夫包子”品牌,最终为何又亲手将其毁灭?

面点江湖

“在安庆不仅仅是江镇人会做包子,蒸功夫不能跟江镇画等号。”

老吴在百子湾乐购超市对面的蒸功夫包子店,已经开了3年,他同样来自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但不是江镇,而是月山镇。

“蒸功夫,这个牌子,很难说究竟是不是江镇的。”老吴说,在怀宁,甚至在安庆,都有做面点的传统,“我们月山距离江镇大约几十公里,都有做面点的传统,‘蒸功夫’到底是哪边先做起来的,真不好说。据说有个神话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300年前,但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吴说,在安庆,谁也不会计较某个店的包子是不是江镇人做的,因为同乡们都知道,在安庆不仅仅是江镇人会做包子,“蒸功夫不能跟江镇画等号。”

资料显示,江镇旧名江家嘴,位于皖河下游北岸,号称“中国馒头之乡”。在安庆市的各个县镇中,江镇的名气不大,安庆市小康乡镇排行上也见不到影子。

“我们安徽,虽然说是最早搞改革的地方,但是经济一直没上来。大概是一九九几年吧,看到周边江苏、浙江都发展起来了,我们那里的农民也开始想办法,出去挣钱。做什么呢?大部分都做面点了,因为我们那里有这个传统,江镇出去的人多一些,我们月山少一些,安庆的其他县镇也有不少。”

从那时候开始,老吴和他的一些老乡们,便把竹器蒸笼背到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最一开始是南方,特别是江镇人,很多都去了深圳,最近几年才来到北京。”

老吴说,安庆同乡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创立了上海巴比馒头公司的刘会平。“巴比馒头其实也是做包子的,因为在南方,包子和馒头基本是一个意思。”巴比馒头公司,已拥有四十多家加盟店,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每天都有人排队购买。

对刘会平,老吴充满了羡慕和钦佩,但他不奢望自己能再缔造一个巴比神话。老吴夫妻俩在北京卖包子,是为了给还待在老家的儿子积攒一些未来创业和生活的资本。这家“蒸功夫包子”店,每天从早晨5点多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多,老吴凌晨3点多钟就得起床,晚上10点左右必须睡觉。每天连休息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今年,因为猪肉涨价,老吴的包子店提了一次价,但不敢涨价太多,每个包子就涨了1毛钱。大部分包子现在卖7毛,最贵的也就涨了1毛2。

香精包子事件后,老吴说,自己的生意受影响不大。“我一直是诚信经营,做得大部分是回头客的生意,附近上班的白领,很多人的早饭和午饭都在我这里解决。我没往包子里加什么添加剂,肉和虾都是对面乐购超市里买的,最近工商部门来抽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一句,没做亏心事。”

在老吴看来,蒸功夫这块牌子,属于所有安庆人,不是只有江镇人才应该对其负责。“一个店做起来不容易,我可不想把它毁了。”

一拥而上

“根本没有什么蒸功夫总店,只是个别老板做得大一些,注册了公司,但‘蒸功夫’商标一直没注册下来。”

老吴说,他认识的老乡中,很多都是老实人,没有往包子里乱加东西。“那些加了东西的包子,确实不一样,一打开蒸笼,香味就往外不停地冒,香味可以飘得老远。”在老吴看来,这种往包子里加东西的做法,短期内会见效,但是他坚信包子店是做回头客生意的,乱加东西,早晚会伤害到老顾客,风险极大。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