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天香两千年国色五十春》为题发文:
10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国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大型文化活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开国大典之后的开国第一宴在北京饭店举行。据北京饭店总厨郑香生回忆:从厨师选择到菜单酒品都经周恩来直接审定,主菜包括红烧狮子头等21道淮扬名菜,主酒为茅台。
今天,茅台酒厂在国庆五十周年大典中以“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中国历史博物馆接受贵州茅台五十年陈酿酒捐赠,并予永久收藏。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一次收藏白酒品牌中的国酒。
回溯1935年4月5日,由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也登载了茅台酒劳军的消息:“我红军进到仁怀县城时,仁怀的劳苦群众派了代表五十余人,其中一半是工人,抬了肥猪三只、茅台酒一大坛,送到总政治部慰劳红军。”
《红星报》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邓小平主编的《红星报》记载了茅台人与茅台酒的情怀,是罕见的,绝无仅有的;邓小平又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雄才大略引领中国走向富裕,引领茅台走向辉煌,是偶然,还是必然?
茅台五十庆典献礼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其批复的红头文件重申了茅台的国酒尊号与殊荣;稍后,中国历史博物馆首开典藏茅台年份酒之先河。
兹因茅台酒与共和国的世纪情缘和卓越品质而尊为国酒,暨在共和国五十华诞以窖藏五十年之“开国第一酒”晋京献礼而誉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象征。现我馆接受贵州茅台[185.77-0.73%股吧]五十年陈酿酒捐赠,并予永久收藏。特颁此证。
茅台的“国酒”桂冠缘何而来,又为何独享殊荣?其收藏价值及意义,都能在这份弥足珍贵的收藏证书上悟到要义与答案。
2004年4月1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国酒茅台十大青铜酒器,并认证“是为‘国酒盛国器、千年酿双绝’的重大创新成果”。
2005年重阳节黄帝陵民祭日,黄帝陵管理局向茅台代表颁证:“其敬赠的‘国酒茅台十大青铜酒品’为黄帝陵祭祀主酒与祭器,并永久收藏”。
2009年新中国60庆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由中宣部、广电部推选的献礼片《长安街》,该片再现了中华第一街与开国第一酒的精彩与辉煌。《长安街》获当年中国优秀纪录片奖,并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
以上国务院各行政系统的批文、证书和国家主流媒体、顶级文化盛事的认证与实录,具有历史性、权威性与法理性,它们与人民的口碑共酿了“国酒茅台”的舆论环境、生存土壤与品牌地位。
观点四:茅台还将与时俱进不断增值,兹因国酒茅台蕴涵三大国字号要素:国家特征,国家顶级酒品代表之权威力,国民情怀,国民世代口碑相传之亲和力!国际品牌,久盛不衰的全球美誉度之公信力。
某律师称,茅台自封国酒而价格飙升;近年来,茅台价格确实高居中国酒业价格榜首。然而“国酒”美誉对茅台涨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有句老话,物以稀为贵。我以为茅台的价格是市场规律和价值法则始然。茅台股票在资本市场并没有冠以“国酒”称号,而是以“贵州茅台”面世,仍长期处于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据《南方周末》盘点,过去的一年,在沪深两市处于前十位的龙头股,大多是国家垄断行业的金融、能源产业,唯有贵州茅台是一个不设门槛不设防的食品产业。由此可见茅台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与创新力,亦由此可见人们对茅台品牌的高度信任与忠诚。
所谓“自封国酒”说是对茅台的侮辱,是对人民情感的侮辱,也是自取其辱。
茅台集团是我国白酒酿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自1915年首获美国万国赛会金奖以来,先后15次荣获国际金奖,5次蝉联国家名酒之冠。近年来,茅台的多项经济效益指标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利税、人均创利税、人均创税等一直高居行业榜首,其“茅台现象”,和“茅台模式”引起各方关注,并铸成一道亮丽的经济文化风景线。
“茅台酒工艺独特、气候、水质特殊,有人不从实际出发,今天提赶茅台,明天又提超茅台,今后不准乱提不切合实际的口号,不是不准超,而是超不了!”这是开国总理对茅台品质的解读与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