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们也进一步加强了市场价格的监测,从今年1月1号开始,我们在全国139个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每天的报告制度,能够有效地了解市场的变化。比如我看到昨天的数据,全国平均算下来,139家蔬菜的平均价格,每公斤是3.8元,比前一周下降6.6%。也就是说,随着节日因素的过去,价格在走低,但是比年初1月1号的时候还增长了20%,在年初的时候可能是一个高点,这就提示我们虽然春节的因素导致一定价格因素的减缓,但是在不同的节点上和不同的城市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关于粮价问题,我需要重申的是中国的粮食的生产已经连续四年产量在1万亿斤以上,应当说我们粮食的进口和出口主要是在商品品种上的调剂,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市场的生产。随着国务院工作部署得到落实,无论是夏粮还是秋粮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刚才您提到1月份的进口大超预期,这是不是与我们调结构、促平衡的措施有关,进口大超预期的情况是否会持续下去,成为全年的趋势,今年会不会出现像去年一样单月逆差的情况,您对全年顺差的情况怎么看?第二,近期国办下发了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通知,由商务部和发改委牵头,这与去年5月公布的鼓励外资的政策是否相悖,是鼓励还是规范。此外,这个联席制度从商务部的层面如何协调。最后,最近的埃及动荡的局势是否对我们对非的投资和一些企业产生了影响,商务部做了哪些措施帮助这些企业?谢谢。
【姚坚】:关于进口的问题,刚才说的数据基本上给大家一个总体的概念,1月份的进口增速确实快于出口,增长51%,其中价格因素不能小视,由于中国的进口结构中,消费品的进口相对比较少,只有10%左右的消费品的进口,40%是农产品、基础原材料、矿产资源等等这些商品的进口。由于我说到后面这些商品的价格在前一段时间有所增长,所以导致了进口价格带来的整个进口金额的增长,这是一个相当主要的因素。
另外,从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平衡的角度讲,各项措施也正在得到落实。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和贸易地位逐年提升。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在全球的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大概只有6%-7%,到了去年随着我们贸易地位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口占的世界份额达到10%左右,增长的还是比较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出现贸易顺差比较大的情况,2008、2009、2010年我们连续几年采取了大量措施来促进贸易平衡的发展。今年我们会把促进进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我们想随着进一步的扩大进口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明确进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转变的作用。传统上大家认为,出口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上进口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变,对于长久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大家认识的统一,今年的进口政策会进一步的强化,贸易平衡状况会进一步的改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2010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只有3%左右,明显的下降,也是在国际合理的区间之内。今年随着促进进口政策的落实,贸易顺差应当会在一个平衡的基础上明显改善,这是我们政策的导向。当然扩大进口本身是有赖于企业作为基础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我们还会在尊重市场运行的基础上促进贸易的平衡。
关于安全审查的情况。2月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事实上,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起步是由绿地投资开始的,也是由制造业的投资开始的,去年全年吸收的外资是1050亿美元左右,突破了千亿美元,但是在整个吸收外资的框架之中,以并购方式的投资只有3%。但是国际趋势是什么,我看了一个资料,去年全年全球的直接投资是1.12万亿,其中超过70%是以并购方式实现的投资。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吸收外资和全球吸收外资的模式结构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从中国吸收外资的发展趋势看并购将会成为今后的趋势。应当说并购方式吸收外资,也有它的积极一面,包括能够促进产业的重组,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重新铺摊子、上项目。对于中国的产业进步,对于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和开放,外资并购的积极一面是显然的。但是随着外商投资中并购模式会逐步扩大,目前是3%,也许今后可能会是8%、10%的发展上去,我们及早地借鉴国际规范来制定外商投资的安全审查制度是必要的。在2006年的时候商务部有关外商并购的文件之中已经对这方面作出规定,在2008年8月1号实施的《反垄断法》的第31条也对外商投资并购的安全审查提出了法律的规范。去年4月份针对社会上对于外商投资议论颇多,看法不一的状况,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有一条是建立外商投资并购的安全审查制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