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是,我们1月1号两岸经济框架协议正式上陆,特别是早收清单和原产地认证方面也上路了,请问这一个多月来,两岸间在原产地认证方面的情况,以及一个多月以来两岸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现在进展的怎么样?在减免税费方面有哪些情况?
【姚坚】:我的同事告诉我,说这个问题国台办会有专门的发布会,说这个问题留给他们了。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请您就近期华为在美国投资遭受挫折的事情有个回应。谢谢。
【姚坚】:华为投资在美国遭受挫折,有没有具体的案例。如果没有特指的话,还是接着刚才的安全审查机制的问题,美国有一个外国投资委员会,是负责国家安全审查的,但是在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有多起案例都表明美国以安全审查为由拒绝了中国公司的赴美投资。我这儿有几个案例,比如华为收购“3com”,比如中国的西色国际收购美国的尤金公司,以及中国的鞍钢曾经在美国有一个钢铁项目,是和美国的钢铁发展,这些都受到了阻挠和干扰,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的合作。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增强审批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公平的待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下一步加速发展的趋势,也希望这样一些安全审查能够在透明、公平对待各国企业的范围内进行。
说到华为最近的一个案子是华为诉摩托罗拉的案子,起诉了摩托罗拉的一个子公司,它的诉求是以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为由诉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我要说的是,中国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按照法律,维护自己在知识产权、保护商业保密方面的权益,是中国企业日渐成熟,按照国际规范运作的表现。同时这也是企业间的商业案例,我们希望华为和摩托罗拉公司能够按照两国之间曾经达成的关于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协议,通过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相应的争端,我们也会密切跟踪这个案件的进展。同时我们也希望美国的安全审查法律法规能够公平的对待,无论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一视同仁的对待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采取透明的、可预见的程序来进行。
说到中美经贸合作的争端之中,还有一个案件是关于石膏板的问题。在2009年美国的部分消费者家庭装修中使用了中国的石膏板,美国的消费者反映说由于石膏板的一些特殊味道和释放的残留物质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媒体一度对此进行了关注。最近的美国的CDC根据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的要求,对这项技术问题进行了鉴定,在1月31号发表的报告说“产自中国的文化石膏与美国11个死亡病例无关”。这个结论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给持续一年多的关于石膏板问题的争论基本上能够有一个结论。就这件事情,我也要重申几个观点:第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事实上在石膏板的案例当中,中国的质量检疫检验部门和美国的相关部门都相互走访了各自的实验室,也走访了中国的生产石膏板的工厂,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工艺和标准进行的,由于中美双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对石膏板之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作出限量的要求,同时中美双方在使用石膏板方面都有不同的环境和条件,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相互的讨论磋商来解决。美国消费的石膏板中,中国的石膏板只占到0.5%,是很小的比例,不能因此影响中美双方合作的大局。中国政府,包括商务部非常重视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现在我们是第一大出口国,所以出口产品质量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能的。比如最近1月份,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发布了34起召回的报告,中国占了20起,这个比例确实相当大,提醒我们中国产品质量改进的空间和余地非常大,也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下一步是这样想的,中国还是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质量标准还有差异,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建设,不仅是为了出口,也是为了国人。我们进一步会与有关的国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互换,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来进一步推动商务、海关、质量检疫等部门加强和有关国家的合作,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出口第一、产品质量第一为目标促进中国出口的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