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 登录 | 加入收藏 | 信息发布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 排行榜 申请认定 维权保护 理事会 商标学院 行业信息 品牌视频 品牌论坛

商务部发布会通报消费市场运行及对外贸易等情况(7)

时间:2011-02-17 13:50 商务部网站 点击:我要评论

热门标签:

【日本记者】:目前北方四岛危机受到广泛关注,听说有一些中国企业要在北方四岛投资,日本方面比较担心和关注这个信息,对此,商务部方面如何表态?谢谢。

【姚坚】: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去年增长36%左右,达到590亿美元,今年1月份对外投资增长很快,从未来一段时间看,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会进一步的扩张,这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由以往的出口向在当地制造,为当地纳税,吸收当地就业,这肯定是下一步总的趋势。中国政府也会持续地支持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至于你说到的这件事情,我没有特别的信息,谢谢你。

【法新社记者】:最近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去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今后在国际事务当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也会更大,甚至像发达国家一样承担相应的大的责任和义务。谢谢。

【姚坚】:最近我也注意到这个数字,去年9月份我专门就经济总量的问题也在这儿跟大家表达过商务部的观点。中国的GDP在去年达到39.8万亿的规模,人均的水平也在提高,我总体想表达几个观点。

第一,在13亿这样的大国,在我们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应当说不仅有效的造福广大人民,也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我们的人均GDP由1700美元,在2006年提高到现在超过4000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时期,在“十一五”期间五年的GDP平均增速超过10%,说明中国经济在危机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取得的新的进展。如果从我们这个行当上看,对外贸易也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占全球的份额从2006年的7.3%提高到现在的10%左右,这是一个新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道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也体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其实看到这个数字,我看到很多评论的时候,我也一直头脑里有一幅照片,因为我在去年编了一本书,讲中国的对外开放的进程的一本书,其中我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可能很多人看过这幅画,是邓小平坐新干线,在1978年的10月份,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坐新干线。我也查了题图,他对随行的记者说“我感觉到新干线就是快,有人催着我们跑,现在我们正适合坐这样的车。”在访问日本期间,邓小平副总理还提出要利用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从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吸收外国资本的序幕。32年过去了,我们还是感慨良多的,他提示我们要进一步的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学习的姿态,向邻国学习,向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水平比较好的国家学习,这是我们应有的姿态。其实我们的经济人均水平还很低,我们GDP只能反映一个侧面,更多的要看到我们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逐年的发展,这是我们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二,我们要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有很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有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的大企业知名品牌很少。我们虽然有大量的产品出口,但是还存在部分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无论在美国市场、加拿大市场、日本市场被召回产品的比例还比较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坚持“中国道路”的优势,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治理,完善我们的资源环境约束,才使我们下一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备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条件。只有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只有我们社会更加和谐,只有我们的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才能在国际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是与我们国情相适应的努力,包括我们给相当多的欠发达国家减免债务,对于相当多的欠发达国家给予优惠的关税待遇、零关税的待遇,中国的对非援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材料,对非援助的金额大幅度的增长,对非援助的规模大幅度的增长,更加重视民生领域,这些都是我们在进一步承担国际责任已经采取了措施。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只有3%,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50%,这都是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不仅中国自身发展了,也带来了其他国家的发展。通过我们的进口就能够反映出来,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平均每年年度的进口将近6700亿美元,拉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相关国家大量的就业,这些都是承担国际责任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软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中国会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02-2012 www.21s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驰名商标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2691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05391-3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品牌地理 | 品牌百科 | 招商加盟 | 中华老字号 | 十大品牌 | 品牌导购